第三章 我是上帝
“我懂得的一點就是為了錢而去賺錢就如同炊煙上天一般,財富于人也許是極為沉重的
負擔。”
第一節 藍色狂想曲
一位精神病專家,如果被要求的話,經常能猜測出這些夢想背后的原因:這個孩子太愛
他(她)的母親,或是根本不愛。這個孩太崇拜他(她)的父母,或是情況恰好相反。
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一個孩子認為自己是上帝呢?
喬治·索羅斯成長于20世紀30年代布達佩斯中上等級的環境中。與同齡的其他孩子一
樣,他有許多朋友,愛好運動。行為舉止與其他孩子別元二致。那么,對他的夢想該作何種
解釋呢?
把喬治·索羅斯這個小孩的與眾不同的想法解釋成稍縱即逝的白日夢或許會簡單些。一
個成年人已有跡象表明,他已長大,脫離了那些救世的想法。
然而、作為一個成年人,他沒有出示任何標志。退卻的姿勢或是注腳,說明他不再堅持
這樣狂放的想法,只是建議別人相信他是一個神人,這一點很難做到。
“事實上,他在一本書中寫道,“從孩提時代起,我就擁有相當強烈的救世夢想,但我
不得不控制,否則,它們會給我帶來麻煩。”
他控制這些夢想的方法之一,就是盡可能不去提它們。一次極為罕見的機會,他曾提到
過這些夢想。那是1993年6月3日,他告訴《獨立者》這家英國報紙:“當你把自己當作
什么神時——世界的造物主一一一那就成了一種病,但現在我對此感到很舒服,因為我開始
不帶這些夢想去生活。”
索羅斯在1987年出版的《金融指南》一書中,對他的這些夢想作了詳細論述。他披露
道,對于他來說,青年時擁有這樣的信念是很痛苦的。這種他不愿意別人知道的秘密成了一
種負擔。
“當我承認我經常對自己個人的重要性有夸大的想法時,相信讀者不會驚訝。、坦率他
說,我曾夢想自己成為一種神,或是像凱恩斯一樣,甚至比他更好的經濟改革家,或是成為
像愛因斯但那樣的數學家。強烈的現實感使我意識到這些想法不出格,于是我把它們做為負
罪的秘密藏了起來。在我成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這是使我相當不快潔的一個原因。當我步人
社會,現實離我的夢想如此之近,讓我能夠承認我的秘密,至少可以對我自己承認。勿庸
說。結果我感到更快樂。”
多么令人吃驚的想法一一一現實離他夢想成為上帝的心愿更近了。
難道喬治·索羅斯真的是說,他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成功的金融家,一個慈善家
的生活,與孩提時代夢想自己成為上帝的心愿在某種程度上,是近似的?
顯然,他的意思正是如此。
索羅斯沒有詳細他說明,為什么他認為自己是上帝,做這種聲明有什么意圖。或許,如
果要求解釋的話,他會勸導人們相信他只是在開玩笑,他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上帝。他甚至在
到處拿自己孩提時代的感情開玩笑。一位記者曾對索羅斯建議,說他應該被任命為教皇。
“為什么?”他問道。“我現在是教皇的老板。”
這該是一種什么樣的人?即使已經成年,仍相信他擁有獨一元二的天賦。
喬治·索羅斯像上帝。
即使這聽起來不那么真實,至少可以幫助解釋他兒時曾擁有并將之帶人成年的這種巨大
的自信心。
因為喬治把自己幾時的夢想作為一個秘密藏匿起來,所以他早時的故友不記得他曾堅持
說自己是神圣的。這一點并不令人驚奇。他們確實回憶起,他喜歡凌駕于其他孩子之上。大
多數他的成人朋友認為,當他認為自己是上帝時,他是在故意夸張一種宣稱自己比別人優越
的方法。好像他們在為索羅斯的夸張說法道歉,并為他的夢想尋找辯護,說索羅斯的話并非
有那種意見。
有人說,索羅斯這番話的意思不是說自己是上帝,而是他認為自己可以同上帝談話。又
有人認為,索羅斯只是表達自己無所不能:這話不必認真,他還可能如別人一樣,把自己比
成拿破侖。
在很短的時間內,索羅斯肆元忌憚的胡言亂語給他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他沒有贏得新的
尊重。他被視為極端傲慢自大,并遭到輿論譴責。
現在,索羅斯已年屆腸歲,他堅定不移地宣稱自己首先是個慈善家,他的投資生涯仍很
順利。考慮到他的投資,他將繼續盡可能地保持低調態度。然而,1992年他對抗英鎊的事
件,使他成為倍受關注的明星。而且他個人本身似乎也招致了相當程度上公眾的關注。他愿
意向世人透露其全部慈善活動。但也將繼續保護其投資方面的秘密,盡管世人渴求發現他是
如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投資者的。
下面的故事旨在揭示喬治·索羅斯這個杰出人物的個人生活及工作生涯,使讀者對其公
眾形象與個人生活有所了解。
小孩子們都擁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或是相與眾不同;或是聲稱要成為上等人;或是希望
吸引眾人的關注。
這是一個性格溫順、身體瘦弱的孩子,羞怯地夢想著——打了一個響指一一一他會成為
山姆遜、史泰龍,或是——沒有了濃重的口音一施瓦辛格。這個孩子幾乎役離開過家,沒有
機會出遠門旅行一番,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飛行員或宇航員。
一旦索羅斯發現想要逃避公眾搜索的目光是不可能的,他就尋求拓展其聲譽的新辦法。
他從前一直轉移話題,避而不談其投資秘訣。突然間,他變得談鋒甚健,向公眾宣布他喜歡
金融市場的哪些部分。他對國際事務向來不感興趣。然而,又是他在公開場合就廣泛的對外
政策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到波斯尼亞問題,以期引起世界各國首腦的
關注。特別是,他想引起美國政治家們的注意。
那些熟知喬治·索羅斯的人好像要把他摔到地上來,這當然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對于
那些人而言,他們好像不愿確實相信自己就是上帝的朋友或大學同學,所有有這些思想的人
都在他們的排除之列。他們不可能與索羅斯共事,因為索羅斯確實是使他們感到畏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