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與泰國金融危機》
--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節 開天辟她
1970年,索羅斯和吉米·羅杰斯攜手合作。羅杰斯是那魯大學1964年的畢業生。他是
在阿拉巴馬州的德馬波利斯地區發跡的。
索羅斯和羅杰斯。多好的一對投資合作伙伴,甚至是華爾街地區最好的一對。
羅杰斯曾經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政治、哲學和經濟學。給索羅斯的印象是:他是一個親
英分子和自詡的哲學家。服軍役的三年時間里。羅杰斯獲得了炒股專家的聲譽。他甚至掌管
了他上司的股票業務。
1968年,羅杰斯在華爾街貝奇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僅僅靠600美元的本錢,羅杰
斯在股票市場開始從事商業活動。兩年以后,他開始在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為索羅斯做
事。然而在那時,新的經紀業條例實施,不允許索羅斯或羅杰斯從公司的股票經營中得到好
處。盡管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不想讓他們離開,但索羅斯和羅杰斯都很想成立獨立資產
的經營者。他們辭職并建起了自己的公司。
1973年,他們建立索羅斯資金董事會。辦公室設在紐約的可以俯瞰中央公園的三間房
子里。
遠離了華爾街地區。
在那時這是多么奇怪的觀念。一個人為什么會對投資感興趣而使自己遠離權力中心呢?
吉米·羅杰斯喜歡這樣解釋,他和喬治·索羅斯不具有典型的華爾街人士的思維方式,
似乎沒有什么理由非得置身于華爾街管區不可。對索羅斯來說,更為重要的是,辦公室只僅
僅是他在中央公園西部社交合作社的一部分。
在索羅斯資金董事會里,工作的氣氛要比節奏感很強的華爾街其他公司輕松得多。夏天
里,職員們穿著網球鞋上班,有時候,包括羅杰斯本人,騎自行車上班。索羅斯和羅杰斯喜
歡辦公室這種和諧隨便的氣圍,他們希望能長期維持。不管能夠賺多少錢,他們每周都工作
80小時。
公司創辦之初,僅他們兩個人,索羅斯是經紀人,羅杰斯是市場調研員。爾后,三個人
一一一加了一個秘書。
辦公室似乎大小。他們有大多的事情要做。規模小有小的好處。他們可以集中精力做手
頭的活,不必擔心群體的失誤,不必處理大多的文件,不必處理因辦公室擴大而產生出來的
無數的零碎瑣事。
然而,他們贏得了顧客。他們做股票投資。利用期貨交易或貸款,在日用品和證券市場
上下賭。在經營的范圍上是空前的,索羅斯資金查事會從事各種商業活動,包括證券、日用
品、公債和股票。從1970年開始到1980年他們分道揚鑣.索羅斯和羅杰斯沒有哪一年虧
損。華爾街管區的人談到他們,總是充滿敬意。他們似乎比其他人更了解經濟狀況的變化。
1971年,公司資產為1250萬美元,一年后,達到2010萬美元。從1969年12月31日
至1980 年12月31日.索羅斯公司的贏利是3365%,而同一時期一般的公司和經營較差公
司的復合指數,只有47% 。
1980年底,公司資產達3.81億美元。
因為是私人合伙,公司比其他公司多一些優勢,更為方便。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賣空,
這對其他投資者來說,承擔的風險太大。
賣空。
這似乎是一種沒有害處的方法,但是,對于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沒有同情心。
他們會說:公司經營狀況不佳,一個人怎么還能存僥幸心理下賭注呢?你究竟是怎樣一
種人,難道你不忠實于你的經濟么?利用別人的不幸發財,你能做這種人嗎?
索羅斯卻不在乎別人怎么說。在他看來,技巧能發揮神奇的效力,國內和國外市場給他
帶來巨額利潤。公司可以用保證金購買股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規模較小給索羅斯的公司節
省了資金,可以避免難于負擔的官僚機構,可以比大公司更容易抽出或投入購買股份的資
金。
索羅斯和羅杰斯二人緊密配合。羅杰斯解釋說:“一般地,如果我們意見不一,我們不
會輕舉妄動。然而,也有例外,如果誰強烈地想做某一生意,他可以去做。事情做完了,這
筆生意做的對與不對,就顯而易見了。經過仔細考慮,我們就會看法一致。我不喜歡使用這
個詞語,因為看法一致的投資是一個災難。然而,大多數憎況下我們卻能達成共識。”
在獨立思考方面他們引以為榮。
正因如此,也最終導致了他們的瓦解。他們都如此獨立不羈,以致彼此都覺得對對方誤
解太多。
但是,他們短暫的配合得卻十分戳契,象一臺上了潤猾油的機器。他們都認為,從華爾
街地區的分析家那里是學不到什么東西的。羅杰斯認為,那些人只知道人云亦云。因此,他
們兩人都親自選擇股種。
“在股票布場上,尋求別人還沒有意識到的突變”
他們喜歡看書。他們訂閱30種商業報刊,包括《化肥浴解》和《紡織周報》。他們熟
讀那些一般人感興趣的雜志,尋找那些可能有社會價值或文化價值的內容。數百家公司的通
訊錄上都有索羅斯資金董事會的名單。而董事會也存有與國內外1500家公司發生業務往來
的記錄。羅杰斯每天都要細心研究20或30份年度報告,以期發現一些有趣的公司發展的材
料或感知一點別人不能清楚地看到的較長時間內股市走向。
他們百折不撓所追求的就是一種突變。
索羅斯為了驗證他的理論,在股票族中,他密切注視著別人還沒有意識到的突變。正如
羅杰斯所說:“對于公司最近能賺多少,或1975年鋁的載運量怎樣,我們并不那么關心,
因為我們正在考慮的是:社會的、經濟的和政治的因素會怎樣改變將來的產業和股票族的命
運。如果我們所預料的和股票的市場價格差異很大,那一切都好了,因為那時我們可以大賺
一筆”。
70年代初,索羅斯在銀行業中發現的“突變”就是其中一例。
1972年,索羅斯敏銳地感覺到在這一領域將要發生突變。那時,銀行業信譽最槽糕,
銀行職員被看作是庸俗而又呆笨的。幾乎沒有人相信銀行業能從酣匠中覺醒,自然,投資者
對銀行的股票毫無興趣。
然而,索羅斯經過獨自的研究,他發現高等商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已成為新一代的銀行
家,他們將對銀行職員的行為進行規范,銀行業正俏然而又明顯地發生變化。這些新銀行經
理們正尋找銀行業陷入低谷的原因。這就有助于改變銀行股票的前景,他們正采用新的金融
措施,銀行的贏利在上升。因而,銀行股票實際上不可能超出票面價值。許多銀行都已把他
們的平衡能力發揮到了極限。要想持續發展,他們需要更多的資本凈值。
1972年,第一國家城市銀行舉辦了規模空前的股市分析家展覽活動,并為他們設宴招
待。使喬治·索羅斯大力惱火的是,他沒在被邀請者之列。但這次宴會卻刺激他采取行動。
他寫下了題為“發展銀行之事實”
的經紀報告,提出了與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認
為:當銀行股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股票將會降價。這篇報告的出版和宴會的舉行是同時
的,索羅斯的觀點是通過對銀行股票透徹分析后提出的。他曾向一些經營較好的銀行提出忠
告。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銀行股票開始上漲,索羅斯從中獲得了50%的利潤。
銀行業的轉變標志著走向70年代大繁榮的開始,大繁榮加速了80年代美國公司的擴大
和合并。根據反饋理論,索羅斯把賃榮作為羹榮與蕭條循環周期的起點。
為了在國外經濟方面同樣取得迅速進展,索羅斯尋找在國外股票市場中投資。哪些國家
對外國投資者開放市場呢?哪些國家為經濟的穩定提供了新的政策呢?哪些國家將進行市場
改革呢?
索羅斯希望能獲得規模效益。一個曾給索羅斯當助手的人說:“和任何精明的投資家一
樣,索羅斯總希望用最少的投資得到最大的利潤。”索羅斯喜歡瞄準那些不成熟的市場,如
法國的、意大利的和日本的。他希望比其他投資者早6至18個月進行投資。
因此,索羅斯購買了日本、加拿大、荷蘭和法國的證券。在1971年一段時間里,索羅
斯資產的1/4用于購買了日本的股票,這場賭博使他的資金翻了一番。
索羅斯和羅杰斯選擇股種很精明。1972年,索羅斯的一個熟人們然向他提及,根據商
業部的一份私人報告,美國的發展依賴于外國的能源資源。因而,索羅斯基金查事會大量收
購了石油鉆井、石油設備和煤炭公司的股票。一年之后,即1973年,出現了阿拉伯原油禁
運,引起能源業股票的飛漲。
1972年,索羅斯和羅杰斯也預見了食物危機。因為購買了化肥、農場設施和糧食加工
業的股票,他們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而且,他們的超人之處繼續顯露出來。與此同時,索羅斯和羅杰斯很狡黠地把軍事防御
工業作為一個大有潛力可挖的投資場所。
1973年10月,當埃及和敘利亞武裝部隊大規模進攻猶大國家時,以色列十分震驚。那
場戰爭開戰之時,以色列處于防御狀況。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損失了眾多飛機和坦克。種
種跡象表明:以色列的軍事技術已經過時。這使索羅斯想到了美國的軍事技術很可能也已過
時。如果美國國防部意識到了自己武器裝備的過時。他們有可能會花大量經費去進行更新改
造。
這一項目對于大多數的投資者來說,沒有絲毫的吸引力。自從越南戰爭結束以后,兵工
企業虧損嚴重,金融分析家們連聽也不愿聽。
然而,1974年初,羅杰斯仍然密切關注軍事工業。這種內在潛力促使羅杰斯獨辟匹
徑。他到華盛頓和國防部的官員周旋,又找美國軍工企業的承包商談判。索羅斯和羅杰斯越
來越堅信,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其他的投資者將會失去這一發財的好機會。
1974年中期,喬治·索羅斯通過軍工企業的股票開始大發其財。 他購買了諾斯羅普
公司、聯合飛機公司和格拉曼公司的股票。而且,雖然洛克洛德公司面臨倒閉的危險,索羅
斯還是在這家公司進行了賭博性投資。
索羅斯和羅杰斯對這些公司掌握了一條十分重要的信息,它們都有大量的訂貨合同,通
過補給資金,在近幾年中可獲一定利潤。
1975年初,索羅斯基金董事會開始向供給電子裝備的工廠進行投資。在贖罪日之戰
中,以色列空軍的失利,主要歸因于缺乏尖端的電子對抗手段,以壓制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
的蘇制武器的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