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品種 | 黃金 |
交易單位 | 100盎司/合約 |
報價方式 | 美分/盎司 |
最小變動價位 | 1美分/盎司(10美元/合約) |
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 | 75美元/盎司,漲跌停2分鐘后,交易自行停止15分鐘。但是如果是在交易結束前20分鐘達到漲跌停,交易不停止。 |
交易時間 | 公開喊價8:20 AM――1:30 PM(紐約時間); 電子交易2:00 PM——次日8:00 AM(周一到周四),周五:2:00 PM————5:15 PM ,周日: 6:00 PM ――次日8:00 AM |
合約月份 | 當前自然月及隨后兩個自然月,3個月以后的遠期至23個月之間為2月、4月、8月、10月份,23個月以后至60個月以內,為6月和12月。 |
最后交易日 | 合約月份的倒數第3個工作日 |
影響黃金走勢要素
1. 供需關系
黃金主要的供應來源有三:采礦、金屑回收及拋售
采礦為黃金最重要的來源,近幾年來黃金的供應約有 70 ﹪來自采礦生產。一般來說礦產為無彈性的,礦產的產量對金價的反應常有延遲效應,特別是 1979-1980 的大多頭市場中, COMEX 黃金期貨暴漲至每盎司 875 美元,不過產量直到 1981 年均無重大改變, 1983 年后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根據美國礦產局的估計,全球黃金的已知蘊藏量約為 75000 公噸,其中南非占了一半,巴西、前蘇聯及美國各約 12 ﹪。
隨著 1979-1980 黃金市場的熾熱,金屑回收亦成為黃金的重要來源之一。通常其對金價的靈敏度非常高,例如黃金史上最高價的 1980 年,金屑回收的數量亦為史上最高紀錄 482 公噸,而當年度全球的總產量為 1340 公噸。
政府的拋售為三個供應來源中影響力最大且最快的,特別是前蘇聯在谷物收成不佳的年度中,常有拋售黃金換取外匯的動作。此外國際貨幣基金也是拋金的要角之一。
需求
黃金市場常被稱為需求帶動型市場,意思為需求的變動對金價的影響力大于供應的變動。黃金并不像原油或小麥可以單純的就供需來定價,因為除了一般商品的內部價值外,黃金尚有投資或投機衍生的心理價值。此外黃金具有永不耗損的特性,不像一般商品在耗用下會消失。近百年來,礦產的黃金估計約超過 30 億盎司,其中八成存在私人及政府的手上。因而除非礦產發生重大變化,否則產量對金價的影響不大。每年礦產的的黃金數量約占已出土的累積量 2 ﹪,因此全球黃金的總累積量幾乎可視為常數,而需求量往往根據經濟景氣的變動有較大的變化,因此若以供需的角度來看,需求才是決定金價的最重要因子。黃金的二大需求為制造需求與投資需求,制造需求主要用在珠寶、電子、牙科、金幣與獎章。而投資需求則以買賣金塊獲金條的方式來賺取價差利潤。
2. 經濟景氣循環
經濟成長使得個人所得提高,進而購買力增強,且通常伴隨物價上揚通膨增加,這對金價的上揚有一定助益。以往通常觀察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狀況,不過近年來一些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大陸、印度及東南亞等國家購買力大增,已成為黃金需求重要的一環。
3. 通貨膨脹(重要)
黃金價格有隨著通膨增加而上揚的趨勢。
4. 利率走勢(重要)
利率走向影響通膨,利率走低導致通膨增加,進而帶動金價上揚。
5. 美元(重要)
由于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美元強勢不利于黃金的上漲;反之亦然。
6. 原油
因為原油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原料,所以油價上揚往往是通膨走高的前兆,自然黃金價格與原油產生同向的趨勢,原油價格走高時,黃金價格亦隨之走揚;反之亦然。 1973-1974 年及 1978-1979 二次石油危機,都是金價的燦爛時期。不過 1990 年的波灣危機,雖然油價飆漲,不過金價似乎并未有相對的幅度反映,值得注意。
7. 政治因素
部分國家的戰爭和政治動亂也會使金價上揚,尤其是南非、前蘇聯及中東地區更是市場上的焦點。
8. 其它貴金屬
金價和其它貴金屬間具有相當的關系,其中以白銀走勢對金價影響最大,金 / 銀價格比例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針。
9. 其它投資工具走勢
其它投資工具,尤其是股市及債市若走高對金價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