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期貨學院
   為什么要做期貨
   期貨交易概述
   期貨市場功能
   期貨交易入門
   期貨風險控制
   期貨套期保值
   期貨投機套利
   期貨分析方法
   期貨法律法規
   國外期貨交易所
   期貨度量衡換算
   常見問題解答
   開戶流程






   世界聚丙烯工業現況

隨著全球聚丙烯工業朝集團化、國際化生產的趨勢發展,國際大石化公司通過不斷地重組,合并優勢業務,利用雄厚的資金、區域內廉價的原料及勞動力等手段來擴大市場份額,增強自己的競爭優勢。世界聚丙烯生產商數量因此逐步減少,而生產能力逐漸擴大。5年前,西歐與北美地區生產商最大的能力達到100萬噸,而2001年世界最大的公司生產能力已超過300萬噸。少數的幾家公司控制著相當大的生產能力,2001年產能排名前10位的聚丙烯生產商占了全球總能力的49%。

2001年,世界聚丙烯需求也與供應量同步增長,達到3127萬噸,比2000年增長2.9%。國外聚丙烯主要用于生產注塑制品,其中以貨物周轉箱、工業零部件為主,同時由于其密度低,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聚丙烯也被大量用于汽車配件;另外,纖維和薄膜在聚丙烯消費結構中所占的比例也較大。

北美和西歐聚丙烯消費結構較為相似,都是注塑制品消費量最大,纖維制品次之;而亞洲的消費結構不同,纖維制品消費量最大,注塑制品次之。

目前,世界主要PP貿易地區為亞洲、北美及西歐。從近年貿易趨勢來看,亞洲地區占世界貿易總量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狀態,而北美的貿易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亞洲已成為主要的生產區域與消費區域,成為全球聚丙烯市場競爭焦點,國際聚丙烯產能過剩將對我國聚丙烯生產廠造成巨大壓力。

1997年起,世界石化業兼并聯合重組風潮波及全球,PP行業的兼并活動也是風雨兼程。殼牌公司和巴斯夫公司的三家子公司——Elenac、Montell和targor聯合組成巴塞爾(Basell)公司,形成聚丙烯生產商的“巨無霸”,巴塞爾現在西歐擁有280萬噸/年PP能力,是競爭對手北歐化工(Borealis)的二倍。該公司在北美擁有150萬噸/年PP能力,在其他地區擁有120萬噸/年能力,使巴塞爾全球總能力達到550萬噸/年,大大超過競爭對手:BP(包括索爾維)公司310萬噸/年、埃克森美孚公司190萬噸/年、阿托菲納公司175萬噸/年、北歐化工公司140萬噸/年。BP兼并阿莫科、阿科和索爾維PP業務后,也增強了BP在PP:領域的地位,PP能力達到310萬噸/年。道達爾菲納與埃爾夫阿奎坦實施聯合,屬下的阿托菲納公司在全球的PP總能力達到175萬噸/年。埃克森公司兼并美孚公司成為全球主要的PP生產商,PP能力達到190萬噸/年。

全球PP工業雖然受到經濟不穩定的刺激,但收購和兼并活動仍在繼續。Sabic(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已經收購了DSM的石化及相關塑料業務,其中包括DSM在西歐的105萬噸/年的PP生產能力。BP也已經接管了Solvay(索爾維)在西歐和美國德克薩斯州的78萬噸/年的PP業務,作為交換Solvay得到了BP的工程塑料業務。臺塑公司已經將其在中國臺灣永嘉化學工業(YCC)公司的股份由49%提高到98%,這樣該公司完全控制了中國臺灣YCC公司的30萬噸/年的PP生產能力。

在印度,Reliance(信賴)公司從印度政府手中購買了印度石化公司(IPCL)公司26%的股份,這樣Reliance公司實際上已經掌管了IPCL的管理控制權。Reliance公司還可以在未來五年中進一步收購25%的股份。

Phillips(菲利浦)已經購買了托斯科(to-sco),從而在美國新澤西Bayway新成立的合資PP工廠的所有權由UCC/tosco轉移至Dow/Phil-lips手中。然而,Dow已經宣布不再希望在該合資企業中參股,這就為Phillips全面控制該新增生產能力和市場掃清了道路。原來產品的市場開拓工作是由Dow化學公司完成。

在西歐,PP生產商已經由1993年底的17家縮減至10家。Sabic收購DSM的PP業務對該公司來說是一次機遇。Sabic的經濟實力加上前DSM員工的技術和商業頭腦將有可能催生出一個世界級的PP生產商。Basell已購并Montell(蒙特爾)和Tagor的固定資產,從而大幅降低成本,開發專有技術,鞏固了其在PP工業中的領先地位。Basell總的即生產能力近一半是在西歐,并且主要的技術開發也是在該地區進行的。短期內Basell面臨的重大問題是通過合并組建現有公司過程中所繼承來的債務,還有作為獨立公司近一段時期經營損失。作為PP工業的領先者,該公司面臨的另一個

問題是來自其他PP生產商的競爭壓力加大,使得Basell要想在產品和技術領域繼續維持主導地位變得更加困難。目前Basell在西歐擁有300萬噸/年的PP生產能力,其中36萬噸/年的生產能力處于停車狀態。Basell在西歐停車的PP生產能力是與其接近的競爭者Borealis的兩倍。Basell在北美還有150萬噸/年PP生產能力,其中19萬噸/年的生產能力處于停車。該公司在其他地區還擁有130萬噸/年的PP生產能力。這樣合起來,Basell總的PP生產能力為580萬噸/年,其中近55萬噸/年的生產能力處于停車狀態。該公司的PP生產能力遠遠高于其他相近的競爭者:BP的PP生產能力為260萬噸/年;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的PP生產能力為210萬噸/年;Atofina(阿托菲納)的PP生產能力為210萬噸/年;Sabic的PP生產能力為160萬噸/年;Borealis的PP生產能力為140萬噸/年。中國的PP生產能力已經達到280萬噸/年,而且預計該地區的PP生產能力將快速增加。

聚丙烯工業中企業的擴張速度極為快速。其中BP原先的PP生產能力很小,現在已經成長為大型生產商。直到1998年BP公司對PP的興趣還僅局限于擁有法國PP生產商Appryl49%的股份,其主要興趣在于其在當地的丙烯生產能有穩定的市場。自從BP收購了Amoco(阿莫科)、Ar-co(阿科)、Solvay的PP業務和27萬噸/年的Ap-prylGrangemouth工廠以及原由Appel控股的28萬噸/年的Laera工廠的50%的股份。Lavera廠的另50%的股份和Appryl的20萬噸/年的Gonfreville廠已經轉讓給了Atofina。通過收購Amoco,BP充分利用購并企業和關閉其在德克薩斯ChocolateBayou以及CedarBayou高成本的舊的生產裝置的潛在優勢,積極優化成本結構。BP和Basell關閉舊的生產能力使得PP供求達到平衡。由于在西歐(第三大生產商)和南美(第二大生產商)占據重要位置,BP已經得到批準同意與中國石化公司在中國合資建設兩座世界級的PP工廠。

? Exxon-Mobil在美國擁有的PP生產能力為120萬噸/年,在西歐的生產能力為45萬噸/年,在新加坡的生產能力為30萬噸/年,在沙特擁有26萬噸/年生產能力的50%的股份。該公司也已得到中國政府的批準同意其在福建和廣州各建設一座石化綜合廠。Exxon-Mobil也可能在科威特的E-quateⅡ工程獲得股份,該工程中含有一座22萬噸/年的PP工廠,預計將于2005年完工。Exxon-Mobil本來也有興趣收購DSM的石化業務,但Sabic最終取代了Exxon-Mibil,收購了該業務。

兼并聯合事件使PP生產商數目有所減少。西歐由1993年時17家減少到2001年10家。北美也由16家減少到12家。日本由14家減少為7家,2001年又由7家減少到3家,重組后的日本寶理化學公司(三菱化學與東燃石化的合資企業)、三井-住友聚烯烴公司和出光石化公司分別擁有PP能力為:134萬噸/年、106萬噸/年和51萬噸/年。

盡管韓國政府一直對PP工業的結構重整施加壓力,但韓國PP工業的結構調整進程極其緩慢。國外的收購商由于價格過高以及相關的固定資產原值大大低于目前的實際價值而望而卻步。關于將現有8家生產商合并為4家的建議由于較弱小公司的巨額債務問題而招致擱淺。